close
安德烈.柏納、比爾.韓德森 著  寶瓶文化

  原本是懶的寫心得的,不過不寫實在很說不過去,這本書太好玩了啊。


  誠如封底簡介所言,本書收錄了古往今來許多位文學名家當年還是小咖菜鳥時收到的退稿信,而且重點是,這些當時被批評的一踏糊塗,甚至被罵成垃圾的書,如今在文壇卻是讚譽有加,甚至還佔有一席經典之位。


  沒錯,這是個編輯看走眼的時刻,書中的一封封的退稿信,彷彿是在諷刺著那些自視甚高的文學編輯們,配上底下的作家簡介,實在是趣味十足,某家出版社罵的狗血淋頭的作品,家出版社卻賣的大紅大紫,甚至還連連奪下如雨果獎、鵝毛筆獎眾多文學大獎;過去被當成神經病的作者,如今卻被奉為文壇宗師、不朽名家,手下作品一刷一刷地賣、簽名書價值連翻十幾倍、原文手稿成為收藏界的夢幻逸品……真不曉得當年那些編輯看到這種情況會有什麼感想。


  而當看到喜歡的作家出現在遭退稿名單上時,真是有種說不出的趣味,像是柯南‧道爾、海明威、史蒂芬‧金桑(喂)、懷特老大、珍‧奧斯丁等,其中還有不少人的信上說這種故事根本賣不出去,連破百本都有問題,但你看看如今呢?金桑作品本本蟬連銷售排行榜、永恆之王確實成為奇幻界的永恆經典、福爾摩斯是世界上最家喻戶曉的偵探,甚至海老還贏了個諾貝爾文學獎哩!


  另外我們還可以發現,不知如何,許多信的措辭實在是銳利到了極限,完全毒蛇派的批評猛攻,比方說『差勁無比』、『我們寧可用同樣的價錢退回去』、『你最好先去請教你的心理醫生』……等,更誇張(帥)的是其中一位的仁兄,他收到後打開信封,裡頭什麼也沒有,只有紙張燃燒過的灰燼,我說,雖然說國外風氣比較開放,但這也太猛了吧,而且許多年代還是五、六十年前的呢。說真的,當個創作者如果要把作品拿給別人評,心臟還真的要很強。不過我也很好奇,在現今風氣更加開放,毒舌批評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現在的退稿信內容又是多勁爆?


  (其實我更懷疑,在美國這個什麼都可以告,也什麼律師都有的國家,會不會有人因此想告出版社?)


  不過若是如此就要說當年的編輯眼光差也不太對,畢竟有時候他們也是各有各的考量,在說各人閱讀品味不同,光是同一本書就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尤其是所謂的名家暢銷書方面,《歷史學家》有人說讚,也有人說是雞肋、《追風箏的孩子》有人認為感人肺腑,也有人說情感過度矯做;連被譽為英國文學經典作家的珍‧奧斯丁,馬克‧吐溫對她的評價是:「只要沒有收藏珍‧奧斯丁作品的圖書館,就是好圖書館。」


  所以,要這樣說編輯們沒品味,似乎也太過斷章取義了,觀點不同、理念不同、價值觀不同,怎麼可能一本書對所有人而言都是絕妙好書呢,舉個例子,你今天拿什麼世界巫術大全之類的書給教宗看,他會說這本書很棒嗎?(會這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因為這是他們敵人的資料大全,知己知彼嘛。(誤))


  而話說,本書的作者有寫到,他出版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給新人作家一點鼓勵,讓他們知道被退稿也別氣餒,許多大師級當年也是這樣走上來的,一次算什麼世界退稿紀錄是一百零六次咧,最後還不是出版照樣了?


  看說真的,對於比較悲觀、沒自信一點的人而言,這搞不好會是個打擊,或許就是有些人,一看到連史蒂芬‧金等級的作品都會被退稿,然後又看看自己寫的東西,接著就覺得世界末日希望全無了,別懷疑,真的有人會這樣想,世界上就是有些人淨愛鑽牛角尖,常常無緣無故就自卑了起來。(不過是說對這種人而言,有沒有這本書受打擊都是遲早的事)


  呼,你看,同樣是《退稿信》一書,我的看法就跟作者的說法不同,所以正如前面所說,一本書的好壞、編輯品味的高低,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判別的嘛,就像日本人會說台灣菜油,台灣人會說美國速食油一樣,不同的觀賞角度,得到的結果自然不同。順代一提,雖然有上述的想法,但看完這本書時我也是滿腔熱血的啊。


  不過說起來,這本書也可以算是編輯界的官場現行記吧,自己去看看,很多編輯都勢利的跟什麼一樣,遇到小咖就打壓,碰到名家就諂媚,醜陋之情可不下當今許多政客呢。


  真的是相當好玩的一本書,不過剛墮入書蟲界(謎)的人來看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樂趣,比較建議對外國作家的認識已經有一定數量跟程度時再來看會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mk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