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格麗特‧愛特伍 著  天培文化

  故事記述著基列共和國裡一名使女一生的故事。使女,在未來人口急據縮減壓力下的產物,她們沒有自由、沒有財產,無時無刻都必須壓抑著一切物質與精神上的慾望,她們僅僅是生殖的工具,長著腳的移動子宮。


  馬格麗特‧愛特伍雖也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但整體而言,她的小說個人感覺上是通俗性高於文學性,但也非完全通俗,而是將文學融入通俗,將哲理思考裹在字裡行間,如《末世男女》中對未來高度基因改造社會的諷刺,和科學世界中文藝價值的沒落,又或者本書中宗教統治的荒唐可笑,還有所謂清心寡慾的違逆人性。


  相較於《末世男女》的淡淡哀愁氣息,本書流露給人的感受正像是使女們的內心世界,極度壓抑,卻不時會有些放縱的妄想滲透出來,無論教條戒律再怎麼打壓,人性的慾望終究難以抹滅,古時如此,往後亦然。


  對於書中的許多描述,我實在是相當地認同。大多數的宗教都強調要透過節欲禁欲來輔助修行,要求教徒抹去一切慾望,如此才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所謂神的懷抱,這種說法以直以來我都不甚茍同,節制當然是要有,過度放縱只會招致禍害,但你說你要把所有的人與生俱來的物質慾望通通去除掉,並且要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有資格受到神的垂憐及得到救贖,死後方能進入天堂。


  好好笑。


  講白了,過度的壓抑慾望根本就和自虐沒什麼兩樣,連告子都說過『食色,性也。』,西方也有名言『人生下來就有吃、性,還有攻擊三種慾望。』(大致如此,連出自何者我都忘了),食慾情慾本來就是人類不可逃避的渴望,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一輩子,而且每個人都有,差別就在於表現的強烈與否而已,甚至說那已經是人格的一部分了。


  而宗教戒律卻說要抹卻它們,這樣不正是要抹卻自己的部分人格嗎?如此一來,我們的人格便不再完整,受到壓抑的部分會慢慢的扭曲,逐漸讓整個人變為畸形的怪胎、心理缺陷的異類,這樣一輪下來弄得自己狼狽不堪,為的就只是要弄張虛幻不可言的天堂門票,犧牲小我環成大我也不是這樣好不好,前面都說過自己這樣搞人等於自殘,自殘等於不自愛,不自愛那神幹麻還要愛你?這種人如果還有神會選他們進天堂,我看這個神也是有點問題。


  然後更不更不用說自己自殘不夠還要去害別人的傢伙了,中東以及其他地區一些政教合一的國家就是如此,一出生就先來個思想洗腦,趁孩子還小沒獨立人格時不斷灌輸宗教思想,一直說神多偉大待在神身邊多棒,所以絕對不能違反教規,因為神不喜歡那樣,要是還是觸犯了就會被眾人背棄,原因是忤逆神。


  不過這種神也挺可憐的,根本被當成統治工具,毫無尊嚴可言,人這種生物,就是發現用什麼方法可以控制別人,就會不斷加以利用;一個宗教被搞的烏煙瘴氣,好端端的神被所謂的異端教徒唾棄,偉大的教士們實在是功不可沒,偉哉!


  好像有點過度激動,我要理性點才對啊,理性、理性……


  另外還有,就是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而話說這中間還參雜了宗教因素,我就針對這部分來說一下。(根本是個人怨唸)


  很多人都知道,有某些同時身兼基督徒與沙文主義者的男人,通常會用一種可以去參加電視笑話冠軍的理由證明男人比女人高等,就是當初先被造出來的是亞當,夏娃還是用他的肋骨造的;使用這種論調的絕對大有人在,但拜託老兄,你真的把聖經當真了喔?基本上,就是一本很偉大的小說嘛,你們為什麼都把他當百科全書來看,而且現在我們看到的絕對不是原本好嗎?中世紀時教廷早記不知道修改過幾次了,而且如果你一定要用神話來證明這點,那位什麼不說宙斯還會怕老婆?喔,對喔,那是異端嘛!


  回頭整篇看下來,好像根本沒有講到多少跟書有關的事,反倒是不斷的怨念爆發、嚴重離題、情緒化激動,如果這是要呈上去給老師改的作文的話,大概不到三級分吧……


  好啦,及時補救一點,這本使女的故事通俗歸通俗,但卻也富含道理,閱讀之後,可是能引出許多感想的呢。(看上面就知道……)


----怨唸怨念分格線--------


  突然發現上面好像大多數都是在罵基督教,然後本人又是玩奇幻的,更是嚴重的黑袍愛好者,這……超異端啊,如果在中古世紀,火焚之後屍體還要切成塊丟到河裡咧。


  不過說到對基督教的不滿,老實說個人只是對一些根本狗屁不通的教義不滿而已,其他教規有些其實也不錯,很有建設性,另外本人在基督教的器物上更是相當喜愛,私以為教堂是非常美麗莊嚴的建築、穿著修士袍帥氣程度不輸戒靈、聖歌其實不錯聽、天使們是寫小說設定的好物……


  反正這種喜愛就是比較偏向『形』的,心靈那部份就不怎麼樣,會這樣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動漫玩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mk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