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凱曼 著  商周出版

  這本書,說實在相當地有趣,這點光就主角群就可以看的出來--高斯和洪堡。

  好,說到這裡一定有人不了解他們是誰,先從高斯來說吧,想必各位國中時一定看過或聽聞過歐洲曾有個數學天才,他九歳那年時老師極沒天良的出了一個題目:一到一百所有數字的總合,這現在聽來很簡單的題目,對才小二小三的學童而言簡直難如登天,但就在其他人一數一數慢慢加時,有個天才卻自己導出了相當接近梯形公式的式子,並輕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就是被譽為『數學王子』的高斯。

  另一位呢,著名的德國洪堡大學,即是他……老哥所建的(爆),而他本人則幾乎走片全南美洲,大至證實奧利諾科河與亞馬遜河相連、幾乎登上當時的最高山脈安地斯山脈,小到計算當地土著身上蝨子的數量、研究鱷魚的獵食性等,這位老兄全部都幹過,甚至還有一道洋流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並被稱為哥倫布第二。

  光看以上的描述,這兩位任選其中一個便可以寫出一本不錯的小說,要心理戲有高斯,若要冒險故事則有洪堡可取,然而作者卻運用了更為有看頭的手法--英雄相會。整個故事一開始便是兩人在柏林的會面,接著時間又拉到他們的過去分為兩路進行,乍看是兩條平行線,但每過一個段落,它們便又靠近一些,最後終於導出了最後的英才會面。

  這本書中個人認為最引發我深思的就是對於知識的謙遜,洪堡與高斯兩人在邁向頂尖的路上皆有許多的夥伴、助手;洪堡老被當成助手的冒險夥伴邦普蘭,他的能力在我看來並沒有比洪堡差,但他們之間真正的差異最主要就在於個性,這就足以決定未來成就的高低,洪堡一心一意只求完成目標,總是無視於週遭的誘惑勇敢又瘋狂地向前走,邦普蘭則缺少那一份熱誠,且禁不住女色的引誘,終於造成了兩人迴然不同的下場,一個被捧上天,一個則迷失自我,最終被軟禁終生;至於高斯身旁的許多助手,他們曾也一度被認為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但當他們見識到數學王子的才華洋溢後,才領略到自己什麼也不是,因此這時他們選擇了退居於後,成為真正的天才的助力,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退路了,他們不是臣服於高斯,就是獨自闖天涯,最後永遠也趕不上他,成為二流的研究員。

  這種對待真正天才與偉人的態度造就了這些配角命運上的不同,邦普蘭不願臣服,堅持走出自己的路,最後落得一事無成,把歷史比喻為舞台的話,他就是只能當配角,卻硬撐著上場主演,最後被觀眾噓下台的那種人;而巴特斯等高斯身邊的舞群,則是扮演自己應該的角色,成為主角的推力,最後一同名留青史。我想,當你成不了千里馬時,做個伯樂也不是壞事。

  另外作者對於兩人晚年的描述更是形成強烈的對比,洪堡年輕時在拉丁美洲忍受的是宗教迷信者,成名之後,遇上的反而是偉人的盲目推崇者,在大批仰慕者的騷擾下,完成丈量世界的任務也越來越困難,當他離開柏林前往俄國時更是如此,在當局不斷的打壓安排下,大名鼎鼎的洪堡的西伯利亞之旅竟顯得走馬看花。這件是告訴我們,要玩深入最好還是自助旅行,不要遇到那種八千里路雲和月(註)的旅行社時你才發現,連在家看探索頻道都還知道的比較多(爆)。至於高斯,他則是天才中的天才,即使在年近幕遲之時,依然能再次開拓新領域進軍物理學,並且提攜後輩,就像最後所說的,不知道他和洪堡到底誰走的比較遠。

  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話完全不加引號,乍聽之下幾乎是小學生才會犯的錯,但實則不然,這反而為書中的故事情節營造出一種由第三者之口說出的感覺,彷彿真的是在聽人說故事,我想這也是本書怪的一個地方吧。

  不過話說回來,讀一本歷史小說時最快樂的莫過於自己可以和書中內容產生共鳴,並對各種情節發自內心的感到熟悉,然而很慚愧的就本書而言我並不是那種人,對於拿破崙戰爭那段時期,我知道的其實差不多就是國中課本上的那一丁點,像是之後掀起的復辟風潮,以及捍衛君權的神聖聯盟等,看來有空時,還是多充實一下自己才好。

  最後,私以為高斯之子歐根未來發展挺令人期待,離開了父親的羽翼,同時突然開竅之後,他的思想某部分上就跟當年的高斯一樣,加上又到了當時正逐漸發展起步的美國,未來成就想必非同小可,可惜總感覺之前對他的描繪並不夠深入。

  好,這本書已經決定以後要收了。(荷包在淌血)
  
  註:八千里路雲和月,旅行社業界用語,就是那種景點多時間少,整個行程講白了就是坐車、上廁所、買紀念品無限循環的旅遊,像什麼歐洲八日遊、大陸四日行這一類通常都是其中一種,另外台灣本土常見的阿公阿嬤團更是此類的最佳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mk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